历史查询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 >> 财经资讯 >> 浏览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IBM被指威胁中国经济安全 跨国公司应坚持共赢
作者:佚名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年06月10日    【字体: 】   
 

    一些大名鼎鼎的跨国公司近来在中国感到不爽。

  比如“智慧地球”的倡导者、信息产业巨人IBM。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6月7日说,可能在某些行业会出现外国垄断,对国家经济安全带来威胁和挑战,例如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此前,4月份,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提出,对“智慧地球”等新理念和新战略,“我们既要有启迪,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提高警惕,不能受制于人。”这些说法直指要害,直接点名,IBM一时难以适应。

  比如VISA国际组织。前几天,它突然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从今年8月1日起,凡是在中国境外受理带VISA标识的双币种信用卡时,都不得走中国银联的清算通道,否则VISA将重罚收单银行。遭到一片批评之声后,才又改口香港、澳门属中国范围,在港澳刷卡不算海外交易。算是退了一小步。

  还有在“3·15”晚会上被曝光质量问题的惠普笔记本电脑,被质疑也要为“血汗代工厂”负责的苹果公司,以及陷入商业贿赂案的多家跨国公司,他们在中国都要直面更加挑剔的目光。

  前几年,由国际调查公司在中国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最反感的跨国公司的行为,排在首位的是“把污染产业和工厂转移到中国来继续生产”(74.9%),其次是“中文说明书隐瞒产品缺陷提醒”(64.2%),“以中国法律为借口,拒绝为购买同样产品的中国消费者进行赔偿”(61.2%),“经常出口陈旧的机器设备和废品给中国”(57.2%),“同样的商品,对国内消费者确定更高的价格”(53.5%),“利用手中的专利,向中国企业收取高额专利许可费”(42.6%)。这些反感归结为一点,就是“不公正待遇”。这种“不公正待遇”,和跨国公司在中国获得的“超国民待遇”相比照,会进一步强化消费者的“屈辱感”,因此跨国公司的一个小概率问题,往往就会被放大,形成热点。

  而今天类似IBM面对的问题,显然反映出一个新的趋势,即中国开始关注在国民经济中,在那些具有未来性的主要领域内,是否完全接受跨国公司的标准。如果说,前几年对跨国公司的反感主要是在消费者领域,主要体现为消费者的不满,目前对跨国公司的商榷、质疑已经升级到决策者层面,表现为一种忧虑和不安。

  这一趋势的出现,可能有很多原因,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中国对全球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模式及其全球扩张模式的反思。资本不是天使,跨国公司也不是至善的神话。开放不能离

 
0% (0)
0% (10)
上一篇文章:欧元不会完结 金砖四国将赶超G7
下一篇文章:经济数据本周五公布 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