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查询
大蒜-行业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专家支招帮助走出困境 阿城大蒜难题有解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年12月15日    【字体: 】   
 

  东北网双鸭山12月15日讯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冲击下,曾经闻名全国的阿城大蒜如今举步维艰。如何让阿城大蒜走出当前窘境,重新焕发生机?这是横亘在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面前的一道并非无解的难题。

  革新观念,科学种植、规模化生产

  “外观没有统一标准,产量没有形成规模,阿城大蒜自然市场遇冷。”市农委蔬菜处处长于凤芹表示,探索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实现阿城大蒜的科学种植和规模化生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据了解,土地肥力下降、蒜种退化、病毒侵染是阿城大蒜减产和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白城村依靠与外地置换蒜种来解决蒜种退化问题,但长期如此难免“近亲繁殖”。而更科学的“脱毒育种”方式,又非一家一户的能力所及。东北农大教授陈典认为,为使阿城大蒜“标本兼治”,首先要通过深耕打破多年犁底层,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改善大蒜的根系生长条件;其次要转变蒜农不合理施肥观念,多施用秸秆等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肥料,并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来平衡土壤的酸碱度。

  陈教授说,对优良品种进行有规划的试种、扶持和推广,制定统一的商品蒜种植标准,将对改变蒜农的传统种植观念起到重要作用。目前,阿城区农委经作站正计划建设3000亩种子繁育基地,以解决大蒜品性、种性退化及带毒(病毒)问题。

  提升内在品质,发展深加工

  据了解,目前山东金乡、苍山等地的大蒜产业已基本形成规模,现代化的仓储设备和顺畅的营销通道更让其占领了全国的大蒜市场。市绿办主任张志伟表示,阿城大蒜要想突出重围,除提高自身质量外,还应当积极提升内在品质,发展深加工,实行品牌战略。

  白城蒜农赵中奎的土特产品店在阿城市区小有名气,不少人都喜欢到他的店里购买大蒜当礼品馈赠外地亲友。“卖的挺火的,收入比卖蒜辫多不少!”2000年前后,城里超市的“咯咯哒”鸡蛋触动了赵中奎的灵感,他将自家大蒜简单分级后,选出个头平均、蒜瓣饱满的用礼盒进行包装,虽然售价高出市价一倍左右,但仍销售火爆。老赵说,大伙儿就认礼盒上的“阿城大蒜”四个字。

  张志伟认为,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阿城大蒜要加强基地建设和绿色产品的宣传及监管力度,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内在品质,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当地农民合作社则应尽早对大蒜进行品牌注册,组织蒜农按相关标准对商品蒜进行分级包装销售,使阿城大蒜生产标准划一,销售规范有序。

  目前,阿城大蒜仍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从长远看,要保持大蒜行业的稳步发展,必须发展精深加工,进一步推动如蒜瓣、蒜片、蒜粉等产品的开发工作。

  政策扶持形成产业

  “蒜农相对来说还是一个小群体,他们只能接受‘市场调节’,而市场并不是万能的。”于凤芹介绍说,姜、蒜等香辛菜在“菜篮子”里算是一个“异类”:烹饪调味离不了,但又不会像猪肉一样关系国计民生。她认为,只有政府牵头、协会运作,提高产品质量,加大推广力度,制定适应国内外市场要求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才能保障阿城大蒜产业的健康发展。

  据介绍,目前阿城大蒜主要集中在阿什河街的南城村、白城村、东环村和双丰镇双兰村等地,各地蒜农大都各自为战,应对市场的能力较弱。于凤芹认为,政府应当制定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加大对农民合作组织和大蒜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大蒜协会等组织对蒜农进行整合,通过统一种植、收获和销售,切实将农民组织起来共同闯市场,增强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为促进阿城大蒜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关部门应坚持样板示范带动、科技措施推动和强农政策促动作用,积极引导专家、蒜商和经纪人到产地进行农技讲解和经贸洽谈,及时向蒜农公布全国的大蒜种植面积和产量等信息。

 
0% (0)
0% (10)
上一篇文章:永年大蒜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下一篇文章:大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