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6%,同比上涨2.3%,这是时隔一年半后,CPI涨幅首次突破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4.9%。专家表示,寒冷天气和春节假期推高蔬菜肉类需求,是CPI走高的主要原因,而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则导致PPI的跌幅收窄。预计3月份价格数据有望继续小幅提升,近期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从环比看,2月份CPI涨幅比上月扩大了1.1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寒潮天气和春节因素的双重影响。一是寒潮天气推高鲜菜价格。2月中旬全国大部分地区遭遇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影响了鲜菜的生产和运输,致使鲜菜价格环比上涨29.9%,创2008年3月以来月度最高涨幅,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84个百分点,超过CPI环比总涨幅的一半。二是春节期间鲜活食品需求增加,价格上涨明显。鲜果、猪肉和水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6.9%、6.3%和6.0%,三项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40个百分点。三是春运期间交通和旅游价格上涨较多。四是春节期间外来务工人员返乡,部分服务行业用工紧缺,价格水涨船高。从同比看,受食品和服务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2月份CPI同比涨幅比1月份扩大0.5个百分点。鲜菜、猪肉、水产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0.6%、25.4%和3.5%,合计影响CPI上涨约1.51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总涨幅的65.7%。
方正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表示,CPI再次高于预期,前期油价回升、工业品价格回升和一二线房价的飙升都将对CPI形成持续传导。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居住和医疗保健价格环比上升,对非食品的影响较此前增加。此外,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环比涨幅为1.6%,这主要是统计局根据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在今年年初新添居民支出增加较快的分项,如“宠物及用品”、“养老服务”等。不过,服务价格环比涨幅为0.5%,低于春节在2月的2010、2011、2013和2015年同期水平,反映出经济下行对消费的压力。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目前不存在明显的通胀压力,CPI持续上涨的动力不足。流动性的持续充裕可能推动CPI小幅上升,但近期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
余秋梅表示,2月份PPI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环比降幅收窄的原因是部分工业行业出厂价格涨幅扩大或降幅缩小。而PPI同比降幅比上月缩小0.4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7.6%、16.2%、14.3%、10.7%、5.9%,合计影响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约2.9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59%左右。
连平认为,PPI下跌基本符合预期,已经连续48个月负增长,但降幅比上个月收窄0.4个百分点,近8个月首次回升至-5%以上。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和同比跌幅同时收窄,输入性通缩压力出现缓解。随着去产能进程的推进,产量增长放缓将对产品价格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加大稳增长力度,有助于提振需求并带动工业产品价格趋稳。PPI翘尾因素逐月上升,未来PPI跌幅可能会持续收缩。而谢亚轩也表示,大宗商品的缓慢震荡回升是PPI年内负增长持续收敛的重要影响因素,2月PPI尚不支持国内工业品需求出现大幅增长,稳增长政策仍有待观察。
对于3月价格的走势,谢亚轩预测,CPI将维持高位,可能仍然在2%以上。近期仔猪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猪肉价格淡季不淡。通胀连续超预期,市场加深对滞胀的忧虑。另外,国内工业需求回升的力度仍有待观察,货币供给增加是否转化为投资需求,以及对经济改善的程度也仍需要观察。
连平预测,CPI持续上涨的动力不足。2月CPI上行主要原因是季节性因素影响,随着天气转暖生鲜时蔬供应上升,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压力将缓解。由于不会出现强刺激货币政策,对CPI的持续抬升作用相对有限。综合判断,流动性的持续充裕可能推动CPI小幅上升,但近期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而PPI方面,随着去产能进程的推进,近期大量煤炭企业主动上调原煤和精煤价格,工业产量增长放缓将对产品价格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推进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交通、水利等基建项目建设,有助于提振需求并带动工业产品价格趋稳。此外,PPI翘尾因素逐月提升。因此,未来PPI跌幅可能会持续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