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查询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 >> 财经资讯 >> 浏览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负利率赶走定期存款 银行流动性风险日增
作者:佚名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年10月29日    【字体: 】   
 

    突然的加息,让银行门口再度排起长久未现的活期转定存长龙。然而,25个基点似乎并不能缓解长龙背后“短存长贷”及其时间错配并发症——银行业流动性风险上升已然在通胀预期面前变得更为复杂。

  一系列数据正是这一局面的最有力注解。《第一财经日报》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国内银行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已由2008年6月末的51.6%上升至2010年9月末的60%;而定期存款占比由2008年6月末的40.7%下降至2010年9月末的38.2%。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由2008年12月的49.8%下降到2010年9月末的43.5%。

  在此背景下,通过存贷款来监测银行流动性水平的“精确度”已达到“日”。然而,银行根深蒂固的“规模情结”,依然左右着种种新监管措施的“精确度”。

  “短存长贷”酿隐忧

  “银行流动性存在期限匹配问题。”一股份制银行风险控制部负责人指出,当前银行流动性风险上升主要因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之后,银行投放大量项目贷款以中长期贷款为主,期限偏长。

  但在存款方面,由于目前处于利率上行阶段,存款期限普遍偏短,短期存款较多。二者期限之间存在较大错配。

  此外,持续多年的“炒房热”以及“抢房潮”也让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成为中长期贷款的主力之一。对于此类贷款,此前不少业内人士将其归为优质贷款,因为有“不断涨价”的房产作为抵押,但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的背景下,此类贷款的“优质”属性也变得微妙起来。

  “在一般情况下,这种错配普遍存在,银行也正是通过经营或调整这种错配来调动资金实现盈利。但如果结构变化较大就会隐藏较大流动性风险。”该负责人称。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本轮流动性风险上升是结构性的,而非集体性。对四大行来说并不存在流动性紧张,否则之前央行也不会对其采取差额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政策,监管方面就是希望以此收回多余的流动性。

  这种结构的形成也与上半年银行业存款市场的结构变化有关。今年上半年,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实施以后,要求银行“时贷时付”,而机构网点比较健全、布局合理的大型商业银行吸引更多企业在其开户,资金流入会多于中小银行。而在上半年,中小银行为满足存贷比指标要求,扩大存款规模,违规揽储、高息吸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一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则认为,部分银行流动性风险上升也是由于理财产品的积极发展。在盈利压力驱动下,部

 
0% (0)
0% (10)
上一篇文章:扩内需:企业期待“出口转内销”政策扶持
下一篇文章:全国查实“热钱”73.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