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2月12日讯
2013年是我国化肥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产能过剩影响加剧,出口市场价格疲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在上述利空因素作用下,化肥市场今年仍难以走出困境。
第一,产能过剩将延续。截至2012年底,我国合成氨产能6850万吨,尿素产能7148万吨。2013年,有18个合成氨、尿素项目投产,总计增加合成氨产能558万吨,尿素产能800万吨,合成氨和尿素总产能分别达到7408万吨和7948万吨,从而使中国氮肥产能过剩达30%以上。2014年我国尿素产能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将超过8500万吨。中国磷肥总产能2360万吨(折纯P2O5,下同),年消费量仅1200万吨。复合(混)肥料总产能约2亿吨,年表观消费量不足6000万吨。
第二,国内需求难再增加。在化肥产能不断增长且过剩逐年加剧的情况下,国内需求量却很难再有明显增长。2000~2010年,中国耕地减少了3700万亩,耕地面积萎缩相应减少了化肥需求。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我国有效耕地还将继续减少。另外,土地贫瘠或边远山区农民撂荒现象严重,主产粮区农民因进城务工而不断压缩农业种植面积,三季改种两季甚至一季等做法,也在减少化肥用量。我国自2005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以来,配方肥施用面积不断增加,缓控释肥、各类增效性肥料、专用功能性肥料等新型化肥逐渐被农民认可和接受,这些都减少了对传统化肥的需求。
第三,出口形势难言乐观。前几年,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中国氮肥、磷肥行业,由于出口拉动有效缓解了国内供求关系。2012年,我国尿素出口量超过695万吨,磷酸二铵出口量超过400万吨。氯化铵、硫酸铵、重钙、硝酸铵的出口量,也均超过总产能的8%,掩盖了行业潜在的风险和隐患。但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国化肥的出口形势日益严峻。企业为了缓解库存和资金压力,不惜亏损也要加大出口力度。去年,我国化肥出口一直表现为增量不增价,2013年全国化肥出口1941万吨,同比增长7%,但是出口总金额同比却下降14.1%。进入冬储以来,厂商之间80%以上走货方式为联储联销,现货市场失去了定价功能,口岸价格已成为国内化肥市场价格形成的重要参照。虽然年底前国家大幅下调了化肥出口关税,在政策层面上使化肥全年出口成为可能,但笔者认为,依靠国际市场化解国内过剩产能依然很难实现。
综上所述,化肥市场持续十多年的慢牛走势已经结束,行业全面进入了调整期。期间化肥价格虽然可能有所反复,但市场总体低迷,行业利润率将整体下滑,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那些不具备资源与资金优势的弱势化肥企业将再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