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查询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 >> 财经资讯 >> 浏览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64%企业海外订单回升 价格优势开始逐渐退场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年04月13日    【字体: 】   
 

 
  “买家回来了。”4月12日上午,环球资源展览部总裁黄谭伟准时站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正门的登记接待处,等待着世界各地“买家”的到来,经过几个小时的守候,密切注意着登记处人流的黄谭伟放心的笑了。

  而一天前,虽然2650多个展位已全部售罄,黄谭伟依旧心怀忐忑。

  “经过金融危机洗礼后,参展的买家结构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黄谭伟向本报记者表示,“从我们初步登记的情况判断,来自中国出口传统市场的欧美买家有所减少,但是参展人数总体持平,达到预期。”

  环球资源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来自新兴市场采购商数量正在大幅增长,其中,俄罗斯、巴西、东欧及印度增幅最大,采购商数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79%、41%、39%和38%,而国内供应商的订单也在持续回暖。

  “经历金融风暴后春天已经回来了。预计2010年东盟GDP将增长4.7%,涵盖东盟10国5.5亿消费人口,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将突破2000亿美金。除了东盟,中国出口还有众多新兴市场可以开拓。出口市场更多元化,增长机会可能更多在拉美、东盟、东欧、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中国外贸出口将在2010年冲出低谷。”环球资源首席运营官裴克为对本报记者说。

  订单有所回升

  黄谭伟介绍,根据环球资源对广东、浙江、福建三省市551家供应商所做的调查,中国企业的海外出口订单仍在持续回升,并有望持续到今年6月,欧美市场也重新成为中国企业的出口焦点区域。

  黄谭伟介绍,受访企业涉及电讯产品、家居用品、流行服饰配件、成衣、面料、五金产品、体育用品及安防产品等行业。近半数受访企业位于广东省,三分之一来自浙江省,9%是福建省企业。

  4月12日-15日在香港参展的中国供应商中,大部分企业来自珠三角。据记者在展会现场采访发现,参展企业既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有高科技型企业。

  环球资源的调查显示,64%的受访企业表示海外订单已开始呈现回升趋势,其中有8%的企业表示海外订单出现了强劲反弹,还未感受到订单回升的受访企业占11%。

  中国出口企业对未来数月的海外销售情况也较为乐观,83%的受访供应商预计海外订单回升的情况可以持续到今年6月份;13%的受访者预计海外订单数量维持不变,只有4%受访者认为海外订单将会在未来数月下跌。

  不过这些企业对今年出口增幅的预期都比较谨慎,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预计他们的订单增幅在5%-15%之间,只有17%的企业认为出口额增幅会超过25%。

  裴克为则表示,最值得关注的是,来自美国及欧盟市场的订单正开始回升。

  调查表明,与2009年下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把出口目标市场集中在非欧盟国家及其它新兴市场的受访企业减少了23%,而表示会在今年上半年集中出口至美国、加拿大及欧盟市场的企业数量则增加了17%。

  价格优势退场

  放下刚吃了一半的午饭,深圳市桑格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爱民正在展会现场与一位巴西买家讨价还价。“我的价格是下不去的,而且我也有信心,我的竞争对手的成本都随着原材料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升而提高,这个价格是降不下来的。从目前下单意向看,订单依旧在回暖。”胡爱民向本报记者表示。

  Intelbras(巴西英特尔布拉斯通讯端子工业公司)是巴西最大的电话机和交换机生产厂商,其70%的产品来自大中华地区,其中45%从大陆市场直接购买,2009年在中国的采购金额达到1.5亿美元。

  相比参加2009年秋季“环球资源电子产品及零件采购交易会”时的意气风发,Intelbras业务发展经理黄安(Juan Carrill)这次却显得有点闷闷不乐。

  “电讯产品下单价格同比上涨了10%,电子配件有的同比上涨了20%多。”原本打算今年增加10%采购额的黄安在展馆转了半天后发现,新增的10%采购额可能将被消化在普遍上调的订单价格里。

  黄安的担忧在深圳富尔美科技有限公司张慧云这里得到了印证。据其介绍,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拉动的“中国制造”手机成品成本同比上升了10%左右。作为生产、销售一体的富尔美只得把这上涨的10%传递到定价上。

  “如果价格下不来,我们有两个措施:我们已经在越南等其他市场寻找新供应商,同时我们也考虑只采购零配件,运回巴西再做成品。”黄安还对预期中的人民币升值以及通胀表示“非常紧张”。

  一边是海外订单持续回升,一边是价格压力、竞争压力和成本压力仍未减轻。裴克为表示,在出口订单回升的同时,买家大多不愿意承担增加的成本,这使得中国企业的边际利润面临下降压力。

  环球资源的调查发现,出口企业最为担忧的是企业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其次是不断上升的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以及劳动力短缺、订单下降。

  “我们对新兴市场的买家做了调查,发现这些地区的买家最看重价格;欧美的买家,最看重的不是价格,而是质量。”裴克为说,优惠的价格和优于当地的产品质量是采购商进口中国产品的主要动机,“性价比”仍是中国产品打开新兴市场的“杀手锏”。

  “每一个新兴市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差异性。”裴克为认为,企业开拓新兴市场需要注意当地商业习惯、锁定有进口经验的买家和地方特殊性。
 

 
0% (0)
0% (10)
上一篇文章:二季度或继续贸易逆差 服装出口3月跌幅近两成
下一篇文章:外储增长放缓难掩资金流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