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查询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 >> 财经资讯 >> 浏览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中国短期外债占比攀至78% 远超国际警戒线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年04月01日    【字体: 】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国外债余额为52625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9.40%(即负债率,国际公认安全线为20%),同比增长约17.12%,增速高于2012年的6.04%。

      其中,从债务期限结构看,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41252亿元,占比高达78.39%。由于过往多次债务违约事件与短期外债占比高相关,因而不少学者撰文,担忧短期外债占比高与其他因素叠加后,可能酿成系统性风险。

      对此,外管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副司长郭松在3月31日的媒体会上表示,因为长期外债可以使用较长时间,而短期外债在一年期以内,可能还了之后,不一定能再借得到,而出现融资风险,国际上一般认为25%是短期外债占比的警戒线。

      “但是,中国的情况不太一样。我国的短期外债占比从2001年的41%一直上升至2013年的78%。在中国短期外债占比高,我们认为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郭松如是说。

      一方面,外管局更看重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而该比例在快速下降,已经从2001年的39%下降至2013年的17.7%,远低于国际公认的标准100%以内。也就是,巨额的外汇储备为我国偿还短期外债提供了充足的偿付能力。

      另一方面,短期外债的构成中,大部分是跟贸易有关的银行贸易融资和企业间贸易信贷,这部分外债具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背景,而贸易引起的债权债务问题一般情况下不大会引发整个债务风险。

      然而,中国贸易数据失真一直饱受质疑,包括“热钱”借虚假贸易流入进内、部分地方政府为虚增政绩和出口退税而进行数据造假等。

      2011年底,时任外管局副局长的李超撰文称,我国短期外债比重高还有深层次原因,不排除短期外债中包含一定的套利成分,既有经济主体通过外债摆布获取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本外币正利差收益的可能,也可能与经济主体规避国内收紧信贷闸门寻找替代融资渠道有关。

      此外,中国外债数据并未包括离岸人民币计价债务,主要是财政部和企业发行的离岸人民币债权。截至2013年末,离岸人民币计价债权余额约5700亿元。而李超在上述公开撰文中的主要建议也是,“未来深化外债管理体制改革应着力于提高外债统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QE退出带来了资本流出、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可能进一步引发的债务风险。

      一般来说,国内人民币利率、汇率发生变化,具有较强流动性的短期外债资金可能会短期大幅流出。同时,一些企业在海外大量融资,并通过虚假贸易等方式流入国内,虚增了我国外债规模,人民币贬值将会增加融资成本,甚至可能导致其债务紧缩。

      特别是今年2月以来,在岸、离岸即期汇率大跌,汇率波动幅度从1%至2%,是否会引发一些债务风险?对于记者的提问,外管局相关负责人未予置评。

 
0% (0)
0% (10)
上一篇文章:构建有效市场是金融改革核心
下一篇文章:央行今年首启SLO回笼千亿资金 中标利率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