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5日,湖南省人代会闭幕。至此,历时一月有余的2014年省级地方两会全部谢幕。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第一年,在春节前后密集召开的省级地方两会上,地方的改革方案和经济目标纷纷出炉,淡化GDP指标这一动向尤为引人关注。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全国31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相较于2013年,仅有广东省调高了2014年的GDP增速预期目标。此外,24个省市下调了GDP增速预期,6省市与2013年持平,总体看呈现出“西高东低”的格局。
在中央提出“不以GDP论英雄”的背景下,各省市放缓GDP增速符合实际规划,体现了各地开始淡化GDP增长速度,将重点真正落实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全国仅广东逆势上调
1月16日,广东省在召开的地方两会期间提出,2014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8.5%,比2013年增加了0.5个百分点。这是在目前已公开政府工作报告的26个省市中,惟一提高GDP增速预期的省份,这也是广东省自2012年和2013年两次下调以来,首次调高GDP增长目标。
“在今年的形势都比去年好的情况下,我们将去年的实际发展速度作为今年的发展目标是比较稳妥的,同时也是积极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广东两会期间如是说。
广东只是个案。1月6日,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预测,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6%,将比上一年回落0.1个百分点。中科院的报告认为,2012年-2013年开始,经济平均增速为7%-8%,告别了高增长时期,相应其他指标也将下降。
从1978年开始到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在10%左右。但2012年开始已经好景不再,2013年更是如此,比如当年8%的出口目标、10%的规模以上目标均未完成。
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专家陈锡康指出,各地制定收入目标时,一定要切合实际。一些省因为2013年经济目标未完成,所以2014年不得不下调,收入目标也跟着调整,这是不得已的事情。
1月19日,上海公布了2014年的预期经济增速目标为7.5%,与2013年保持一致。北京则将2014年的经济增速目标继续下调到7.5%,低于2013年0.5个百分点。需要指出的是,北京和上海是目前全国经济增速目标最低的地区。
此外,湖北、江西和浙江三省2014年的经济增速目标与上年保持不变。其中,湖北与江西均为10%,浙江则保持上年的8%。
1月12日,福建在该省两会期间公布的数字显示,其2013年GDP增长11%,GDP总量达到21910亿元。福建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4年GDP预期增速10.5%左右,较上一年下调了0.5个百分点。
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在审议当地政府工作报告时称“保持比全国高一点的发展速度,这是尽早缩小与东部发达省份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需要”。
1月19日召开的江苏省两会则明确提出,2014年江苏GDP预期增长9%左右,比2013年的预期目标下调了1个百分点。
江苏省长李学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忧、进中有难”。相较2012年10.1%和2011年11%的两位数增幅,江苏GDP增速逐步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在沿海省份中,除福建与天津外,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地2014年GDP增长目标均低于9%。这些东部省市2013年已经进行过经济增速下调,此番再次下调,或与去年经济目标难以实现,以及转型压力大有关。
资源型省份受影响大
此次各省份之所以纷纷调低经济增长目标,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2013年至少有14个省份未能实现年初预定的增长目标。其中,与目标相差最大的四省份分别是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宁夏,实际增速分别低于目标增速4个、3个、3个和2个百分点,这四个省份也是2014年GDP降幅最大的四个地区。
以吉林省为例,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受宏观经济影响,再加上本身的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未完成2013年的GDP预期增速目标12%,2014年设定的目标大幅下调至8%。
与吉林类似,农业大省黑龙江也大幅下调了GDP增速。目前,黑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全国倒数第二,仅高于海南。与此相关的是,其经济增速也大幅下滑。黑龙江2014年的GDP预期增速为8.5%,较去年的11%,大幅下调了2.5个百分点。
2014年,辽宁省的GDP增速下调了0.5个百分点,从去年的9.5%下调到9%。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放缓,或许与这些地区的重工业比重大等有关。过去主要靠投资,在新一届政府不再可能再出大规模投资刺激的情况下,东北地区的经济活力不如过去,受此影响,东三省或成为2014年全国活力最差的区块之一。
资源型省份受到的影响更大。在过去连续7年(2002年-2008年),内蒙古的经济增速为全国第一。但内蒙古在2012年告别了财政收入超高速增长,从2011年27%的增速,跌落到当年的14.5%,2013年更是只有10.7%,其中税收收入占比70.6%,仅增长8.4%。这显然与煤炭市场供求关系逆转有关。
由于2013年未实现预期增长目标,内蒙古2014年的经济增速目标从2013年的12%大幅下调到9%,降幅达到3个百分点。
另一个煤炭大省陕西的情况与内蒙古相似。陕西2013年定的增长目标是12.5%,不过当年实际增长只有11.1%,因此2014年增长目标下调为11%。
1月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4年该区经济增速预计增长10%左右,大大低于2013年确定的12%左右的速度,下调了2个百分点。
2013年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贵州省,在该省两会期间确定2014年的经济增速目标为12.5%,比上年的14%下降了1.5个百分点。
1月13日,甘肃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预计2013年该省GDP为6300亿元,增长12.1%,预计该省2014年的GDP增长11%左右,相比2013年下调了约1个百分点。
云南省的GDP增速也降低了1个百分点,从2013年的12%以上降到了2014年的11%以上。1月20日的云南省人代会上,省长李纪恒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240多个字来解释为何经济指标调低—“11%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统筹考虑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惠及民生、防范风险等各方面因素,在必要和可能之间、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确定的黄金平衡点”。
西藏自治区预计2013年GDP增长12.5%,总值为802亿元,2014年预期GDP增长12%。尽管与2013年目标相同,但该增速仍比2013年实际增幅下调了0.5个百分点。
此外,四川、新疆和青海,因为2013年经济没有达到年初制定的目标,也都主动下调了2014年的GDP预期增速。
民间智库安邦机构分析认为,中西部地区发展主要依靠化工、煤炭等资源型产业,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会导致GDP增幅的下调。这些地方下调GDP增速,符合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和大环境。
不再“唯GDP论英雄”
在一些经济观察人士看来,大多数省份调低GDP目标增速,是对中央改革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积极回应。
长久以来,地方经济增长目标成为考核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主要指标,这就导致了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唯GDP论英雄。
2013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率先提出“再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当年底,中组部发文明确要求“考核不能唯GDP,不能搞GDP排名,限制开发区域不再考核GDP,要加强对政府债务状况的考核,考核结果使用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
中组部于2013年12月发布《改进地方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主旨是淡化GDP,增加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指标,加强政府债务考核,强化任期审计和离任追责。政府考核体系的改进,有助于约束地方政府过度追求GDP的行为。
另外,官员的政绩考核将强化约束性指标,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和人民健康状况的考核。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春节前后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多省均主动调低GDP增速。北京在两会期间提出的改革方向明确“将建立区县差异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以GDP增长率评定政绩,引导区县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落实区县功能定位和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上来”。
客观而言,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使得一些地方调整产业结构迫在眉睫。以河北省为例,其钢铁、石化、建材三大资源型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一直在50%左右。
然而,河北每年消耗了全国1/12的能源,却仅创造了1/20的GDP和1/34的财政收入。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2013年钢价整体跌到了20年前的水准。而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等主要产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则占排放总量的62%-77%。
河北省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GDP预期增速从上一年的9%下调至8%。随着GDP目标下调,河北省的其他相关经济指标也有所下降,比如公共财政收入目标从上一年的10%下调到9%,投资目标从20%下调到17%,消费目标则从15%下调到13%。
“河北已进入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相叠加的特殊阶段,2014年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将更加突出,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在该省两会期间如是说。
事实上,包括河北省在内的多个省份之所以降低经济增速目标,与大气治理、不得不大幅淘汰污染产业的产能有关—伴随雾霾天气侵袭范围的扩大,在2014年的省级地方两会上,从北至南,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将大气污染防治列为全年重点工作,纷纷表态将加大治理投入。
目前,环保部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10个省市及重庆市,分别签署了PM2.5年均浓度下降10%-25%的责任书。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确定下降25%的目标,山西、山东、上海、江苏和浙江确定下降20%的目标,广东和重庆确定下降15%的目标,内蒙古也确定下降10%的目标。
作为雾霾重灾区的河北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打赢环保攻坚战,2014年该省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拟安排节能环保资金近70亿,同比增长36.1%,在全省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各项安排中同比增幅最大。
此外,2014年,河北的PM2.5浓度已经提出了要下降4%的目标。这意味着,大批的钢铁、水泥等污染产业将被清退,其中2014年压减煤炭1500万吨。到2017年,河北要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煤、3000万重量箱平板玻璃。这些污染产业的退出,将直接影响该省的GDP增速。
河北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中国具有典型性。目前,全国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严重,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地化解产能过剩。
在浙江省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治水”成为关键词。浙江省省长李强要求,省市县各级政府“三公”经费预算支出削减30%,全部用于治水等十方面民生实事。
2015年GDP挤水
多省主动下调GDP增速,其原因还在于,统计核算制度的改革2014年将大步推进。国家统计局期望在2015年剔除地方GDP水分,实现全国GDP数值和地方GDP数值之和相等。
实际上,自1985年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核算GDP数据以来,地方统计总和高于全国GDP总量的局面始终没能改变。
根据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GDP为568845亿元,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时代周报记者汇总全国31个省份2013年的GDP总和(根据各省公布的数据),约为636375亿元,远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数据。而这种“1+1>2”的现象已持续多年。
为了解决“1+1>2”的问题,2012年起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近70万家“三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资质以内的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了在全国统一的电子网络平台上进行基层企业统计数据联网直报。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近期召开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指出,2014年将推进国家统一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制定全国统一的核算办法,为2015年正式实施全国统一的核算GDP打下基础。
马建堂还表示,要尽快制定国家统一核算地区生产总值的方案和路线图,要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结合GDP核算方法改革,修订2013年及以前年度国家和各地GDP总量,使之相衔接,并严格核算2014年各季度及全年各地GDP总量和增速。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划,2015年将实现三个“全部”:所有由调查对象填报的调查全部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国家数据中心报送,所有现场调查全部由调查员手持电子终端现场采集数据并通过网络直报国家数据中心,全部国家统计调查均在统一软件平台处理数据。
即将推行的国家统计局统一核实地区GDP的核算方案,可能采用国际通行的“下算一级”的核算办法。各省不再核算GDP数据,只提供一些基础资料数据,加上国家统计局各个专业司所统计的数据,最后由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出各地的GDP数据。
据悉,国家统计局在2015年实现所有调查对象数据直报国家后,将直接测算各省市自治区的GDP,地方省市自治区只能测算基层县市的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