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陡增至1.57万亿元,一举逆转自3月以来持续下降5个月的趋势,且环比7月8088亿元更是接近翻番,绝非孤立事件。
央行最新公布的9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42万亿元。这一增长规模虽较8月有所降低,但依然处于今年前9个月中的绝对高位。
连续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居高不下,显示8月以来的社会融资规模暴增,并非单月偶发现象。它至少佐证了这样一个判断,即下半年来,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显著转变。
人们注意到,今年3月以来,伴随着社会融资规模的持续下降,经济增长也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疲弱态势。基于这一现实,新一届政府年中开始持续出台“微刺激”举措,以期通过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从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到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再到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以及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实施,加上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重回高位,一举扭转了经济颓势,带来了7月以来宏观经济数据的持续转暖。数据显示,官方9月PMI指数为51.1%,高于8月51.0%和7月50.3%,连续3个月保持回升势头。而汇丰银行最新公布的10月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汇丰PMI)初值为50.9,再创7个月来高点。
从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与经济增速之间的相关性上,管理层意识到,没有充足的流动性支撑,经济增长将难以保持一定的增速。鉴于社会融资规模构成中,信贷融资规模一直受央行“稳健”货币政策基调的影响,李克强总理也一直强调不要依靠货币增量,适当控制货币发行量,重点通过盘活存量来维持经济增长,所以今年前9个月新增贷款增速总体保持稳定,预计全年也不会超过年初确定的新增贷款9万亿元的目标。于是,社会融资规模的暴增,便必然体现为非信贷融资规模的大幅增长。
非信贷融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影子银行”提供的融资,要出现大幅增长,必须得到高层默许。因为,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缺乏监管的影子银行会给中国金融系统带来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风险,进而威胁金融稳定。为此,高层不仅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将“表外业务风险”与“局部和区域性风险”并列,作为今年需要重点防范的金融风险之一,银监会也在3月出台了严格的新规,对理财产品投资领域、资产管理方式以及信息披露标准进行了规定,央行更是收紧银行体系流动性,意在切断影子银行融资规模快速扩张的资金源头。
总体看,至少到6月份,决策层出台的政策都是为了推动金融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去杠杆”。与此相呼应的是,6月不仅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紧张状况,社会融资规模也持续走低。
一切在7月宏观经济数据显著改善后发生了改变。
由于7月回暖的经济数据来之不易,加上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微刺激”举措拉动了社会投资,造成信贷需求上升;与此同时,企业补库存以及新增投资对资金的旺盛需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借新还旧的资金需求,所有这些,都共同增加了“加杠杆”的压力。
为确保宏观经济向好势头不受影响,在信贷融资之外,“加杠杆”的非信贷融资闸门悄然开启。可资佐证的是,不仅8月的M2余额为106.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1.2个百分点,流动性环境明显改善;而且,8月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超预期增长,达3045亿元,一改7月减少1783亿元的局面,对社会融资规模“井喷”贡献巨大。在未贴现票据之外,8月份委托贷款也增加2938亿元,同比多增1892亿元,创下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新高。8月流动性显著改善的态势,在9月并未改变。9月M2同比增长14.2%,虽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但仍高于6月的14%,流动性环境依然宽松;新增表外融资中,尽管体现企业短期融资需求的银行承兑汇票净减少77.36亿元,环比少增3122亿元,同比少增2232亿元,下滑十分明显,但企业中长期融资意愿明显增强,信托和委托贷款继续强劲增长,企业债券净融资1447亿元,环比多增220亿元,发行规模进一步攀升。与此同时,8月底,就在审计署开始对地方债进行摸底调查的同时,发改委又下发了2050号文件,从项目范围、发行主体、政府支持、融资规模等多角度对城投债的融资显示了放松的意图。
“影子银行”在社会融资规模中重新扮演资金供给的重要角色,一方面表明当前的政策取向已偏向稳增长一侧,另一方面也表明高层并未因为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而将影子银行的发展打入冷宫。相反,鉴于影子银行的存在,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也有利于融资结构多元化,防止经济增长滑出“下限”。因此,在经济增长后劲乏力而信贷融资又难以大幅增长之时,决策层在强调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增加影子银行透明度的同时,仍鼓励影子银行发展,以进一步发挥影子银行作为信贷融资重要补充的作用。
其实,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影子银行的评价并不负面,“企业债券、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增长较快,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提高较大,融资结构继续多元化”。可以预期,随着经济增长需要更多资金支持,为防止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经济增长滑出底限,未来管理层仍会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温和增长持积极态度。换言之,10月的社会融资规模仍将高位横盘,若要“加杠杆”刺激经济,影子银行仍会担当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