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查询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 >> 财经资讯 >> 浏览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最早下月加息 特里谢一语震惊全球市场
作者:朱周良   来源:上海证券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年03月07日    【字体: 】   
 

  在对抗通胀的问题上,欧洲央行的决心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想象。在周四晚些时候就最新议息会议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身为欧洲央行行长的特里谢出人意料地表示,在4月份的下一次例会上加息是“有可能的”。由此,欧元区也可能成为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中最早迈入政策退出的一个。

  受特里谢发表的意外强硬言论刺激,欧元兑美元周四一举突破1.39,逼近四个月高点。与此同时,欧洲股市则回吐了部分涨幅。有分析人士认为,欧洲提早进入政策收紧,可能间接利好亚洲等新兴股票市场,周五已见到资金重新流入亚洲市场的迹象。

  欧元大涨,欧股回落

  3日举行的议息例会本毫无悬念,欧洲央行一如预期宣布将利率保持在历史最低的1%,为连续第22个月维持利率不变。不过,在当天晚些时候的记者会上,特里谢却令所有人大吃了一惊。

  对于当前的通胀形势,特里谢在回答提问时用到了一个紧缩色彩浓烈的措辞——高度警惕。他表示,当局将保持“高度警惕”,以控制物价的上行风险。而从历史经验看,出现这一字眼通常是央行很快就要加息的前兆。

  不仅如此,特里谢还给出了更为明确的加息时间表。在回答在4月份的下一次例会上会不会加息是,特里谢出人意料地回答说“有可能”,这让之前哪怕最激进的预言家们都大跌眼镜。此前,市场的最激进预期也不过认为欧洲央行最早会在8月份加息。

  德意志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梅耶周五在一个论坛上发言时表示,就眼下的情况下,欧洲央行可能在4月份加息25个基点。

  特里谢的言论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波澜。作为最直接的受益者,欧元汇价当天大幅走高,其中欧元兑美元逼近四个月高点,欧元兑英镑则达到一年多来的高点。

  3日纽约市场,欧元兑美元一度大涨逾0.9%,至1.3976附近,创去年11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4日盘中,欧元兑美元仍在1.3960左右徘徊。

  欧洲股市则因为特里谢的意外言论而受到负面影响,欧洲斯托克600指数盘中冲高回落,收盘仅保住0.3%的涨幅,而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地区股市甚至以下跌报收。

  美欧央行路线现分歧

  分析师指出,特里谢的强硬尽管出乎意料,但也并非全无征兆。欧元区的通胀形势已达到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严峻时期,2月份的通胀率达到2.4%,为2008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已连续多月超过2%的“红线”。

  根据欧洲央行的最新预测,今年全年,欧元区的通胀率可能持续徘徊在2.0%至2.6%之间,2012年则可能稍降至1.0%至2.4%之间。而近期持续高涨并突破三位数的油价,则进一步加大了通胀方面的压力。

  和欧元区处境类似的还有英国。该国的通胀率已接近官方目标上限的两倍,近期央行持续发出政策收紧的信号。业界预计,英国最可能启动首次加息的时间是今年第二或第三季度。

  相比之下,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当局似乎还远没有到考虑要加息的地步,甚至还把进一步放松政策放在选项卡上。

  本周在国会作证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反复强调,经济在复苏,但就业市场仍不令人省心。而且,他认为近期的高油价最多只会对通胀带来暂时和温和的影响,暗示当局将肯定会继续推行二次量化宽松政策。

  而且,在回答当局会在何种情况下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的问题时,伯南克也并未完全排除此种可能性。

  现在看来,欧洲的两大央行很可能在美国之前启动加息,对此,苏格兰皇家银行的经济学家马修斯指出,这种情况以往很罕见。自12年前成立以来,欧洲央行还从未在某个加息周期中,比美联储更早行动。

  新兴市场或间接受益

  分析人士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美欧央行在定位方面的差异不无关系。对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而言,稳定物价几乎是唯一的职责,因此眼下的情况要求当局尽快采取措施;而对美联储来说,还兼顾着一个经济增长的使命,这使得当局容易犹豫不决。

  另一方面,美国的名义通胀水平仍相对温和,这也给了美联储更大的空间。不过,专家也提醒说,如果欧洲快速加息,且美国迟迟按兵不动,进而导致美元持续走低,最终结果可能导致美国中长期出现严重通胀。

  油价也是美国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据测算,如果油价持续保持在120美元,将使英国和欧元区的通胀率上升约0.5个百分点,但会使美国的通胀率增加逾1.5个百分点。

  鉴于此,分析师认为,美联储即便不采取实质行动,至少也应该马上传递出政策重心调整的信息,即从侧重解决通缩到控制通胀,借此打压通胀预期。

  不过,市场人士认为,对于新兴市场来说,欧洲的提早转入加息可能并非坏事。短期来看,随着美元的走低以及欧洲加大紧缩,资金可能重新流入新兴市场。

  周五的亚洲市场,所有主要股指全线上涨,涨幅普遍超过1%,海外资金重新开始净流入。记者 朱周良

 
0% (0)
0% (10)
上一篇文章:政协委员建议加速收入分配改革:不是紧迫而是很紧迫
下一篇文章:“末日博士”忧油价或致经济二次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