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查询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 >> 财经资讯 >> 浏览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从286到预警机 中国20年铺就信息高速公路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年10月14日    【字体: 】   
 

  200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盛大庆典上,当被国人戏称为“大蘑菇”的中国国产预警机率领着一批批我国自己研制的新型战机掠过天安门城楼之际,刹那之间,从长城内外到黄河上下,从大兴安岭到珠江三角洲,每一个中国人都为自己的祖国拥有如此强大的空军而倍感自豪,有幸在天安门现场观礼的人们纷纷举起手中的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和手机把这一盛景通过无线宽带立刻发布到互联网上;也就在那一刻的瞬间,中国新一代空军的英姿通过中国通讯业高达640G的海外通讯带宽被迅速传送到全球的每个角落,让全球人们同步分享到中国的骄傲。
 
  国人之所以对预警机情有独钟,不仅仅是因为其所拥有的庞大身姿,更因为是其所代表的中国空军的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别是空军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我们可以骄傲的说,翱翔在白云蓝天之上的预警机的英姿,恰恰反映出我国20年来信息化建设的缩影。

  是的,对于如今风华正茂的“80后”来说,不管是每天早上到达办公室的第一件事,还是晚上回到自己温馨小家吃完饭后的第一件事,都是习惯性地打开电脑,到互联网上面去逛一下,商务人士忙着在互联网上传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男子汉们忙里偷闲的抽空玩玩网络游戏,看看自己在“开心菜园”里辛辛苦苦种下的蔬菜是否又不幸被别人偷去了;美女们则是一如既往地把购物血拼到底,只是这一次购物血拼的战场不是在都市的百货商场,而是在琳琅满目、花样繁多的网店,平均带宽在1G以上的宽带环境让这些年轻人的生活更时尚。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如今触手可及的光纤宽带和无线宽带在20年前的中国还是当时国人的梦想。

  的确,20年前,对于我们这些当时号称“八十年代新一辈”的年轻人来说,脑海里根本就没有上网这个词汇。这也难怪,当时一台最为时尚的AST286电子计算机的售价是28000元,当时我们的工资是每月60元。不光光是电子通讯所需要的硬件成本我们承受不起,电子通讯所需要的软件环境在那个年代也是踪迹皆无。除了少数军工和电子部门装备了电子通讯设备外,我国大多数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还处于真空状态。

  就在国内信息化建设“一穷二白”之时,国际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却是热火朝天。美国通过“阿波罗”登月计划尝到了信息化建设的甜头之后,将这一技术迅速转为民用,通过云集在硅谷的风险投资资本的支持,一个个对当今社会大有裨益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被迅速推向商业化、市场化运营的通道。如今鼎鼎大名的互联网也就是在那时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迅速发展成为如今称霸天下的全球信息化建设的主干道。

  国内信息化建设和国际信息化建设“冰火两重天”的状况让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他们奔走相告,奋笔疾书,向有关部门坦陈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和重要性,认为加快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是我国追赶世界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要旨所在。专家的热切呼吁得到了中央主管部门的肯定支持,于是乎,一场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建设之路开始铺轨了。

  1987年开工、1990年建成的宁汉光缆干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光缆干线工程。1992年11月24日,南沿海光缆工程建成开通,标志着我国大规模光缆干线建设的开始。“八五”期间,开展了“八横八纵”通信干线光缆网建设,新建省际长途光缆干线22条、3.5万公里。1993年,我国先后启动了金卡、金桥、金关等重大信息化工程,拉开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推动了国内信息产业的发展。1993年12月,成立了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主席的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确立了推进信息化工程实施、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了配合协调信息化建设的全盘工作,1994年5月,成立了国家信息化专家组。信息化浪潮逐渐席卷整个中国,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部门。1996年以后,中央和地方都确立了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了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改变过去缺乏竞争的机制。1999年,信息产业部努力推动电信体制改革,进行了政企分开,邮电分管,电信重组和结构调整、国营企业改革。初步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多家电信运营公司开展市场竞争的格局。到2007年,我国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达到1747万路端,约为改革开放初的1万倍;传输网络实现全光化,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73.7万公里。

  在国内信息化建设通道建设的如火如荼的同时,连接我国与国际的通信网络建设也开启了新的篇章,为我国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经济提供了通达全球的、手段多样的信息基础设施。1989年11月,在中国的上海和日本的宫崎之间建设的第一条中日光缆于1993年12月正式开通,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光缆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由我国发起倡议建设的亚欧陆地光缆(TAE),东起中国上海,西至德国法兰克福,全长27000公里,被称为连通欧亚大陆的通信“丝绸之路”。国际出口带宽实现零的突破。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出口总带宽达到640G,中国电信运营商的国际通信业务90%依赖于国际通信海缆。

  信息化建设的大规模投入,使得我国形成了光纤化、数字化的通信网络,这也为我国赶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上世纪90年代初,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建设开始向全球迅速扩展。

  我国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快实现向IP信息网络的转变,全面打造中国的“信息高速公路”。1995年1月,邮电部分别在北京、上海开通了64K专线,通过电话网、DDN专线以及X.25网等方式向社会提供Internet公众接入服务。1995年5月,中国电信开始筹建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开始了互联网在中国的大规模建设。全国范围的公众互联网从1996年1月开始提供服务。互联网的建设带来了我国互联网服务业的崛起和繁荣,以新浪、搜狐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经过数年的发展,总数已达到2万多家。互联网网民总数异军突起,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其中宽带用户数达到2.7亿。2008年年底,中国的网站总数达到287.8万个,较2007年增长91.4%。

 
0% (0)
0% (10)
上一篇文章:东莞前三季度GDP增长3%
下一篇文章:国资委汤英牛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