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查询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 >> 财经资讯 >> 浏览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中国近期不会发生明显通胀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年11月13日    【字体: 】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后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这是今年以来我国首次将管理通胀预期列为宏观调控的内容。如何理性看待未来通胀压力?怎样正确解读通胀预期管理?本报记者与中国社科院特邀顾问刘国光、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展开了对话。

   不能说我国已经发生通胀

  记者: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一个比较“矛盾”的现象:一方面,经济数据告诉我们,前三季度CPI、PPI同比仍在下降,通胀并未到来;另一方面,一些人却多少产生了通胀预期。那么,这种通胀预期有哪些具体表现?为什么不存在通胀却形成了通胀预期?

  刘国光:从中国的实践看,通胀往往发生在实际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经济增长率时。我国目前的潜在增长率估计在8%-9%左右。2009年一至三季度的实际增长率达7.7%,在潜在增长率范围内;三季度经济增长率为8.9%,也没有超出潜在增长率的上限。因此不能说我国已经发生通胀。

  但随着经济企稳向好,物价水平出现了止跌回升之势,CPI同比可能在年底由负转正,物价上升趋势已十分明显,所以有通胀预期也很自然。 

  丁志杰:通胀预期就是公众对未来通胀的担心,它能够影响公众现在的经济决策和行为。本轮通胀预期的形成,最根本的原因是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从全球来看,为了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刺激方案,尤其是很多经济体采取非常规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向经济中注入流动性。在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之后,市场开始担心流动性会转化为现实需求,过多的货币将追逐过少的商品,从而产生通胀预期。在我国,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举措,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和信贷投放,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势头。与此同时,天量信贷、急剧扩张的货币供给,也带来了对未来通胀的疑虑。  

  宏观政策根据变化适时微调

  记者:如何管理好通胀预期?下一阶段的宏观政策是否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刘国光:通胀预期只是一种可能性判断,并不意味着通胀一定会发生。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都可能使通胀预期消失。目前我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仍低于潜在增长率,为保持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仍需继续实施一段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一旦达到潜在增长率水平,就可以考虑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向中性和稳健过渡。

  汪同三:时下,虽然个别国家开始率先收缩货币政策,但从整体上看,主要经济体复苏的脚步不会太快,全球经济环境还不会有太大变化。下一阶段,还是应当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对政策进行微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同样重要,在不同阶段应有不同侧重。2008年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保增长处在突出的位置上,已取得显著的成绩。下一步要更加强调结构调整,解决长期以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这也是与管理通胀预期密切相关的。比如,调整经济结构,改变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的增长方式,就有利于我们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

 
0% (0)
0% (10)
上一篇文章:中国经济实现V型反转 2010年目标可设为8%
下一篇文章:英国央行不必担心宽松政策引发资产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