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尿素产业发展极不均衡,新疆、内蒙古企业凭借优厚的资源、政策优势及较为先进的生产工艺,近年来发展迅猛;而传统生产区域如山东、华中、华北(主要指山东、山西、河南地区)则受其低价货源冲击加之自身成本、工艺等限制,生存状况堪忧。近年来新上装置陆续投产,制约并影响现货供应,截至发稿,中宇资讯统计全国尿素总产能约为8300万吨左右,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尿素装置产能约1000万吨左右,其中包含在建暂未投产的项目。
就尿素本身而言从初期的高额利润,到后期的扎堆上马,再到后期的稳利有序理性发展,尿素行业需要走的路还很长,还将面临一次大的洗牌,产能结构将得到优化。未来要么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要么产能进一步过剩,企业间死拼,而供应充足也意味着尿素的暴利时代已经终结。
宏观方面:
从产业周期来看,过去10年大宗商品牛市使得大宗商品生产投资大幅增长,而中国经济却面临逐渐转型,商品需求增速逐步放缓,供需平衡将逐步由供不应求向供过于求转变,商品承压下行趋势亦更加明朗。目前主导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不是流动性宽松,而是实体经济需求不足,库存高企,产能过剩,中国经济放缓和欧元区经济衰退是今年全球担心的主要两个潜在风险和商品市场利空因素。”
原材料方面:
目前国内的尿素原材料无非是煤炭和天然气,天然气大多集中在中国的西北和西南地区为主,每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当地气头装置都会出现大面积的减产或停车,天然气价格预期存在上涨可能性,且气价上涨幅度较大,最直接影响就是导致气头尿素竞争力急剧下滑,最终因成本上涨速度高于尿素价格上涨速度而退出尿素市场。以煤为原料的尿素生产企业将出现两极分化,一是烟煤产尿素比重加大,二是一大批“1830”以下的小尿素装置将最终退出市场,焦炉气产合成氨、尿素比重加大。
运费方面:
自1997年至今,十六年来我国铁路运费上涨13次运价,而现行中国铁路货运机制形成于2002年,铁路扩建增速远低于流通货物量增速,铁路运力不畅问题难以解决,故国家发改委与铁道部先后9次上调铁路运输价格,平均每吨公里从4.25分提至13.01分,以此来缓解铁路运营所面临的资金压力。近期市场传闻铁路货物运费吨公里将由0.12元上调至0.15元,官方文件暂未出台,就整个化肥行业而言,远距离运输成本增加是必然,品牌区域差价加大,无优势企业承压更重。火运、船运有选择性的企业,流通中对后者依赖性增加。长江沿线可充分利用水路优势内销、集港;此间的水陆差价、火运站台、包装倒换等费用可缩减流通成本。铁路货物运费预期上调,企业铺货节奏尽可能加快;但春运期间,火运为客运让路、车皮紧张;另各地务工人员返乡过年、人力紧缺等因素制约,运力有限,生产企业承压严峻。可预见性上调,将被市场有序消化,逐级推进、最终由消费者买单。